“没感觉。”
华佗点点头“麻沸散起作用了,我要开始动刀了。”
病人浑身麻醉后,反而没有刚刚那么痛苦,光着上身躺在床上,强忍紧张,看着华佗点点头。
华佗先用酒给病人消毒,剖开腹腔,看着坏死了部分的脾脏皱眉
“脾脏果然腐烂了一半。”
“不过不要紧。”
华佗看完,胸有成竹地刮去坏死脾脏上的坏肉,敷上药膏,然后缝合伤口,还开了一些用来熬药口服的草药。
“休息至少一百天,就可以康复了。”
天幕再放出现代的医疗手术。
同样是病人对着医生说“医生,我肚子痛。”
医生按压着病人的腹部,询问之后,微微皱眉“你可能是肝部有问题,先做个b超看看。”
病人去做b超,天幕上出现了b超的画面。
只见医生先在病人光着的腹部涂上透明的药膏,然后用仪器的探头在腹部一通探,旁边的仪器出现了病人腹部的画面。
是黑白的,还在蠕动的肝脏,其中有一部分出现了暗色的阴影。
医生打印出b超片,当病人拿着b超片,拿去给之前的医生时,医生确认了病人的结果“肝部坏死,需要割掉坏死的肝。”
很快画面一转,病人出现在手术室,又是熟悉的流程。
“先打麻药。”
然后剖腹,割掉坏死的肝部,然后缝合,开药,要求休息。
尽管不是第一次出现手术画面,天幕下依然一片哗然。
“原来真的有天目可以透视”刘彻痴迷地看着天幕上的那些神秘仪器
“这是什么仪器可以看到内脏”
一句话想要
义妁等大夫更在意的是天幕提到的医术。
“肝脏坏死真的割掉还可以继续存活”
“那麻沸散到底是什么药材做的”
“还有那缝合线到底用什么缝合的”
也有人与有荣焉“我大汉的华神医原来这么厉害,已经懂后世的医术了。”
义妁微微笑“东汉的神医可以,我们西汉的大夫也可以学。”
刘彻听到这话哈哈一笑“没错”
“大家好好学,需要什么尽管提朕不缺金子”
太医们齐齐被刺激的精神一震。
天幕可说了后世都缺黄金,而且刘彻赏赐起人来很大方,有了这句承诺,太医们顿时有了很大的动力。
很可惜,华夏的医术一直不被重视,华佗这样的外科鼻祖只因为遇到一个难缠的权贵病人,死的很冤。曹操后来最宠爱的儿子曹冲重病却找不到厉害的大夫时,曹操终于后悔杀了华佗。
郭嘉看向曹操,脸上的谈笑之色淡去,有些担忧“丞相,还杀曹操吗”
曹操严肃起来“放了吧。”
华佗之前被他招来治疗头痛,但是华佗不愿意,借口妻子生病。
曹操本就多疑,立刻让人去查,结果华佗妻子根本没病,曹操一气之下把华佗抓起来关入监狱要杀他,很多谋士都劝他不要杀,曹操却并不把华佗看在眼里,觉得天底下名医何其多,不差他一个。
谁知道,华佗还真是独一家。
他的冲儿,竟然重病到大夫也无法医治。
自己断了自己儿子的后路,哪怕事情还没发生,曹操也感到后怕。
曹操连忙改正态度“赶紧放华佗出来,以贵宾礼遇”
不仅是华佗拥有成熟的外科手术,其实汉朝的外科手术同样很先进,我们能从现代考古里发现。
马王堆三号汉墓出土了许多医书,共计有五十二病方养生方杂疗方导引图胎产方却谷食气阴阳脉死候脉法足臂十一脉灸经阴阳十一脉灸经等等。
从这些医书里,我们能清晰地看到汉朝时期的外科手术。
这里重点给大家看一下五十二病方,因为,这是一本古代的外科专著。
荆咕特意找出网络上的五十二病方的影印本,详细的放在天幕上,让古人激动地立刻开始抄上面的治疗方式。
只是,抄完就发现,这些技术,难道有些大
与其他只需要采草药就能服用的草本,用艾草根据穴位艾灸的灸法相比,风险更大。
比如那个什么腹股沟斜疝方法,先用砭石穿刺,再用酒水或者膏药涂抹刺伤部分,用火灸法烧灼局部,这听起来就很危险。
还有什么痔疮环切术,怎么还要先杀狗,取出狗膀胱,用竹管从其孔插入膀胱,再将狗膀胱及竹管一并插入,从管吹气入,狗膀胱即膨胀,慢慢将膨胀的膀胱往外引出来。这时可以用刀切除痔和瘘管,术后用黄芩等药敷贴伤口。
这又是杀狗又是用竹管,让一些自学成才的大夫非常头大。
哪怕越抄越疑惑,但是大家依然停不下笔。
这可是后世都重视的医书,一定是自己的问题,是自己看不懂。
五十二病方是马王堆三号汉墓出土的14种医书中内容最丰富的一种,本来是没有书名,是因为目录中列有52种疾病和这些病名后有“凡五十二”字样而由整理者命名的。
但是内容实际上有病名103种,所用治疗方法和方剂总数达283种,统计所有药物共247中,疾病涉及外科、内科、妇科、小儿科、五官科等,尤其是外科疾病最为突出,占据全书内容70以
上,甚至可以说是外科专著。
书中记录了“诸伤”,诸伤包括金疮、刀刃伤、出血伤,放在现代就是“外伤性疾病”。
其次是“伤痉”,指由金疮等外伤引起破伤风出现的疫疚抽风等症状,放在现代属于“外伤性破伤风”。
还有“婴儿索痉”,就是现代的“婴儿破伤风”,还有狂犬咬人导致的“狂犬病”,十分精巧的疝气、痔漏等外科治疗手术。
在后世中医里没有出现过的腹股沟斜疝医疗手术、痔瘘治疗手术,在汉朝已经出现了。
在西方,公元1877年怀特氏开始用环切术治疗痔瘘,早怀特氏2000多年时期,汉朝的大夫已经达到了与19世纪欧洲相似的成就。
许多优秀的医书因为朝代的更迭和不受重视,都失传了。
虽然传说华佗在狱中作书青囊经,但是史料记载的华佗著作的是枕中灸刺经等书,华佗弟子吴普的吴普本草和李当之的李当之药录原著都已经遗失了,现代能看到的都是后期医书里摘录的部分,残缺不全,十分可惜。
“华佗原来这么厉害,他的弟子也很厉害,快去请来”
孙策大为惊喜,已经迫不及待要去抢人了。
他还不知道自己为什么早死,正需要名医。
“华佗已经被曹操抓了,不过他的弟子应该还在。”
周瑜说着,轻声笑道
“曹操这次要被骂死了。”
“哈哈哈哈。”曹操倒霉,孙策就高兴。
“对了,还有医圣张仲景,速去,恐怕要抢的人不少。”
如孙策所想,各地风起云涌,这一次却不是为了争霸,而是为了健康与长寿。
古代王公贵族宁愿相信骗人的方士和各种奇奇怪怪的丹药,也不愿意相信大夫,真得是很遗憾。
比如说同样的时代,神医华佗被杀,但是害死人无数的寒食散却广为流传,不得不说是一种嘲讽。
三国时期,最开始服食寒食散的就是魏国。
因为魏国文人多,比如曹操的驸马,何晏,相传就是他最先开始研究和服食五石散的。
此时,魏国众人齐齐看向何晏,这位何晏身份比较特殊,他的母亲是大将军何进的尹夫人,曹操打败何进后把尹夫人和何晏一起带入魏地养起来,对何晏的待遇与其他曹家子弟一样。
所以何晏也属于曹操的继子,后来曹操把自己女儿金乡公主嫁给何晏,何晏又成为了驸马。
何晏以美貌著称,雪肌红唇,有个“傅粉何郎”的成语就是形容他。
在听到天幕上说寒食散害死无数人后,何晏脸色更加苍白了。
“怎么会有毒呢,这不是古方吗古书上说是汉武帝用过的古方,汉武帝可是活了70岁”
“天幕不是说过汉武帝也被方士骗了吗”曹丕非常不喜欢何晏,曾多次当面称呼何晏“假子”,此时趁机嘲讽,“没准不
服丹药,汉武帝能活更久。”
何晏脸色更加难看了。
魏晋南北朝时期,有一个一直被当做药物服用的“寒食散”,又叫做“五石散”。
寒食散吃死了一堆人比如竹林七贤的王戎、刘伶等人,比如前面提到过的隋朝的地图鼻祖裴秀,甚至有猜测说魏文帝曹丕的死也可能是寒食散吃多了的后遗症。
我们来看看寒食散的成分
石钟乳溶洞里常见,又称为石灰石,非常常见,水壶里的水垢也是这成分,中医说它壮阳,事实上人体根本无法消化,吃多了会得肾结石;
白石英一种矿物质,主要成分是二氧化硅,不溶于水,人体无法消化,基本怎么进入怎么出来;
赤石脂含有氧化铁的矿物质,干了之后如同高岭土,人体无法消化,吃多了会导致腹胀、便秘;
石硫黄主要成分是硫,极难溶解于水。内服会刺激肠胃,引起不适,一次性多吃了这个硫磺,会引起皮肤瘙痒,服用寒食散后出现的皮肤瘙痒无法穿衣主要就是这个成分引起的。
长期服用石硫黄会导致硫化物慢性中毒,皮肤干燥,毛发脱落,鼻部出血,还可能导致结肠炎、肠胃炎、口腔炎和中毒性肝炎,会让人四肢麻木,感觉减退,骨髓造血功能退化等诸多问题。
紫石英一种氟化物类矿物萤石族萤石,主要含氟化钙,并含杂质氧化铁和稀土元素。当氟化物摄取过多时,慢性中毒的表现是牙齿、骨骼、神经系统、肾脏、心血管和甲状腺的损害。
一堆详细列出的毒性,让服食寒食散的人终于不再心存侥幸。
看到自己也在可能因为寒食散致死,曹丕气得想当场拔剑捅死何晏。
他怎么会也服用寒食散,定然是被人谗言迷惑的
唐朝时期,正在画地图的裴秀笔一抖,一滴墨水落在地图上,差点把图给毁了。
“还好还好,我现在不服寒食散了。”
裴秀庆幸极了。
还好,自从天幕夸过他是后世的地图鼻祖,他为了有力气画地图,已经不服用寒食散了。
原来那玩意有毒,难怪每次服用之后浑身无力,画图的手都会抖。
不服了,再也不服了。
这个配方也不是完全无用。
我们现代也在用。
天幕出现了一个人,端着一口大铁锅,旁边的材料是魏晋人很熟悉的五种石头。
大铁锅里先装入高强度的硫磺,把硫黄加热到一定温度,再把石英砂及石英粉或者用五石散中其它四种来代替,按一定比例配合,形成的一种新型热塑性材料,专业名称叫做“硫黄砂浆”。
但是紧接着,这个人并没有把它服用,而是端着它,来到了工地上。
“硫黄砂浆”具有及其优异的性能,在土木工程领域,比如铁路上,在华夏援助肯尼亚的蒙内铁路上就有使用。
再放出魏晋时期的寒食散炼丹过程。
起初也是先加热四种材料,最后用赤石脂融合,赤石脂具有粘性,把加热的矿物材料可以粘在一起,搓成丹药,然后口服下去。
因为这些矿物都难以消化,并且有一些毒性,在赤石脂的粘性下还会黏住五脏六腑刺激,会让服用者不得不饮用热酒来促进消化,最后浑身燥热,开始脱衣高歌,裸身奔跑,一直到最后排出去才恢复。
挺佩服我们古代的老祖宗,不愧是神农尝百草的后人,什么都敢用自身尝试。
一群古人嘴角抽搐。
这样的夸奖,并不想要
但是想想,可以用作军事和民用的火药也是帝王的炼丹过程中形成的,可以当工程材料的寒食散也是口服的丹药,他们好像真的什么都在往嘴里塞
对啊,当初怎么不试试别的用途,干嘛非得往嘴里塞
道士、方士们齐齐受到启发。
他们,好想得多看点其他书籍,多做点其他实验
寒食散除了有毒,本身没有太大的生理成瘾性,不是鸦片那种毒瘾大的药物。但是为什么魏晋人那么依赖寒食散
一是个人离不开,它的刺激性会让人心理成瘾,如同现代的异食癖;二就是风气,当整个社会从上层到下层都在追逐服石行散,哪怕没钱人也要装着行散,就成了一种流行趋势。
东晋时期,自上而下到处服食寒食散。
今天有人服用之后药发之时上厕所不小心掉入茅坑,明天有人药发后开始发癫,在大街上一边脱衣服一边高歌。
又有书生走着走着突然躺在街头开始无病呻吟“啊”
有路人热心问道“你怎么了”
书生“我在行散。”
路人又问“你什么时候服的石”
书生眼神迷离,努力模仿见过的状态“昨日买的大米,里面有些小石头,可能是误服石了。”
路人顿时齐齐嘲笑起来“哈哈哈哈,又一个服不起石还装行散的穷鬼”
嬴政“”
老祖宗表示辣眼睛。
“这些人不用种地,不用服劳役吗”
这么闲,真想都给抓到大秦来搞建设。
六国贵族同样嫌弃。
“这后世的人都是什么妖魔鬼怪”
“我们的贵族再荒唐也不会这么发疯。”
“一代不如一代,这些人竟然是贵族,我们真是耻与之为伍”
他们再荒唐,也没有这样街头裸奔
还有一个重要原因,与男人有关。
在古代,只要什么药物与“壮阳”挂钩,它的销量就会猛增,简直是万能广告。
看着这群服药后各种癫狂的文人,谁能想到,寒食散起初也是作为壮阳药来食用的呢
何晏的表情立刻不自在了,跪
坐在案后,有些坐立难安。
曹丕故意嘲笑我说你怎么好好的要研究什么寒食散五石散的,原来是,不行啊”
何晏一声冷笑,根本不在意曹丕是未来的魏文帝,反正曹丕本就看他不爽,也不在乎再多结一次仇“你现在不服用,但是天幕说你是因为服用致死,莫非你后来也不行了”
曹丕忍不住了,当场拔剑,立刻被众人手忙脚乱的按下。
众人连忙劝“看天幕看天幕”
这时,天幕突然声音一肃,说起中医之争。
正因为历史上对医学的不重视,许多医书的失传,导致华夏的中医传承不全,一直被国际医学界质疑,华佗的麻沸散和外科手术也曾被怀疑过。
在周礼中其实记载的医学分科中,已经有了外科医生的分类,叫做“疡医”,负责治疗疮疡、肿疡、外伤和骨折一类的外科疾病。
在黄帝内经中,也有对内脏的描述和记载。
在列子中,也曾经记载扁鹊对病人进行过得手术。
但是后汉书和三国志等史书中都没有记录过麻沸散的药物组成,魏晋南北朝以及隋唐宋明等1000多年的医籍都不曾有过内容,只有一些推测,假托,比如认为麻沸散可能和宋朝窦材、元朝危亦林、明朝李时珍所记载的睡圣散、草乌散、蒙汗药相类似。
窦材的睡圣散主要药物是山茄花,也就是曼陀罗花。
危亦林的正骨手术麻药草乌散,也是以曼陀罗花为主。
蒙汗药的主要是乌头附子等,但这些都被人怀疑,并没有统一定论。
公元1805年,日本外科学家华冈青州使用曼陀罗花为主的药物作为手术麻醉剂,被誉为世界外科学麻醉史上的首创。
实际上,华冈青州晚于华夏几百年,但是因为华佗的麻沸散成分没有记载,以至于我国的外科手术不被国际认可。
唐朝,李世民对日本的观感因为后世日本的所做所为,不断地拉低。
“又是日本,朕怀疑,他又是看的华夏医书学习的。”
“侵华战争时日本不是抢走了很多华夏的书籍吗,没准那些失传的书其实是被日本抢走了。”长孙皇后生气道。
她深刻记得,大唐的不少文物书籍字画都被外国抢走了,连昭陵六骏也被抢走部分,其中就有日本。
李世民狠狠一握拳“要什么朝贡国,朕要四海归一”
昔日秦始皇一统六国,现在他既可以做“天可汗”,可以接受胡人和胡人的土地,也可以接受日本和其他国家的土地,做真正全天下的“天可汗”
民国时期,成都人张骥作后汉书华佗传补注记载,华佗麻沸散使用的事羊踯躅三钱、茉莉花根一钱、当归一两、菖蒲三分,水煎服一碗,同时在上海印行的华佗神医秘传也收载此方。
但是因为这本书是近现代作的,并不是很受认可。
哪怕是国人自己,对国外更早一些的外科手术记载都承认,却不承认华佗的麻沸散和外科手术,甚至有外国学者认为,就算能进行这类手术,那么华佗一定是外国人,比如古波斯或者古印度人。
华佗
他是沛国谯人,正宗汉人,什么时候成什么古波斯或者古印度人了
后世人不仅怀疑他的医术,连他的国籍都给改了,太过分了吧。
听到这里,哪怕是曹操也来气了。
“又是那小日本和外国,定是那西洋国家。”曹操看着刚从大牢里放出来的华佗,连忙站起来迎接,“都怪曹某冲动行事,委屈华神医了”
华佗经过牢狱之灾,也选择了接受为曹操服务,连忙一番客套。
现在在他心里,比起病人的身份,更重要的是他的医术能传到后世,不然被质疑还被日本人抢走自己麻醉史首创的名声,生气
“华神医就在这里好好住下,好好写书,有什么需求尽管提”曹操大方道。
这时华佗也不跟他客气,连忙拱手“多谢丞相”
哪怕是借曹操之力,也要好好写书,把医书和麻沸散传到后世,让后世的外国人无话可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