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 61 章 植物间谍3(1 / 2)

2000年前,茶树走出森林,用一片树叶滋养生灵,带来了和平也带来了战争。

西汉汉宣帝时期,王褒的僮约中有记载“烹茶尽具”、“武阳买茶”,这是华夏,也是全世界最早的关于饮茶、买茶和种茶的记载。

王褒傻眼了啊这,他这本书是关于约束家中仆人的契券,这都可以传世吗他的辞赋圣主得贤臣颂还被陛下称赞过,怎么没人夸

王褒在四川时,遇见寡妇杨舍家发生主奴纠纷,他便为这家奴仆订立了一份契券,里面规定了奴仆需要做什么事的具体事项,比如“烹茶尽具”、“武阳买茶”,这就是僮约,意思是奴婢契约。

刘询高兴了“大汉果然有茶”

很好,后世的茶叶用途,他也可以学起

刘彻也很高兴,汉宣帝天幕提到过,是他曾孙,离他很近,大汉的茶业兴盛不是梦

西汉汉宣帝时期距今,约两千多年。

“茶”在唐宋时期带来了文化的盛世,在明清时期带来了边疆的和平稳定,也在清朝末年带来了国力衰弱守不住财富的战争

清朝皇帝集体脸红,只觉得脸上火辣辣的痛

这是怎样羞耻的结局,连一棵植物都守不住

前朝就是文化盛世,就是和平稳定,到了大清就是外贼偷盗、欺压、倾销,真是何等猖狂当时的清政府又是何等无能

前面我说过,新西兰的猕猴桃来自于湖北宜昌,这就是为什么呢

接下来,就为您讲述华夏水果的故事。

4000年前,桃树、柑橘等水果丰富了人们的味蕾,帮助人类走向更遥远的海域;

桃子、柑橘的历史,比茶叶更为悠久。

嬴政听到这里,挥手让宫中给大臣们都上了桃子和柑橘。

“总算有一样是后世有,大秦也有的。”

虽然此时这两样水果都不多,也比较珍贵,众多大臣一人能有一颗已经几乎用光了宫中的储藏。

说起水果,首先得从果实的演变开始说起。

中生代时期,地球上的植物是裸子植物占据优势。裸子植物顾名思义,种子直接暴露在外,比如现存的松树、柏树、被称为活化石的银杏、水杉等,都是裸子植物。银杏的种子俗称“白果”,但其实不是果实,是种子。

天幕特意放出银杏果和其他水果的对比。

比如桃子,剖成两半,中间的桃核才是桃子的种子。

但是银杏果整颗就是银杏种子。

李时珍看到熟悉的白果,想起把形似小杏而核为白色,觉得银杏果然比白果更适合。

他抚须为子孙解释其药用价值“白果熟食能温肺益气,定喘嗽,缩小便,止。生食能降痰,消毒杀虫,是个好宝贝啊”

也是在他的本草纲目中,记载了银杏最为全面的用法,银杏叶

银杏果都有,

其他本草著作再也没有超过本草纲目的。

新生代时期,

物种大爆发,被子植物大量出现。地球上的植物开始演化出果实,把种子宝藏在果皮里,这样不仅仅是为了保护种子繁衍下去,也是为了用果肉吸引动物采食和传播,对物种繁衍具有重要意义,被子植物开始在地球上占据绝对优势。

当人类诞生后,发先了果肉的食用价值,于是,真正意义上的水果诞生了。

天幕放出了果实的进化过程。

原本光秃秃的种子,慢慢长出肥厚的果肉,把种子包裹在果肉中。

当果实开始成熟,从青涩变为熟透的黄色、红色,开始散发出诱人的香味后,自然界的动物被吸引而来。

陆地上的动物,天空上的鸟类,蹦跳着飞翔着过来,把果实吃下去。

这个过程中种子可能会被一起被吃进肚子里,然后无法消化,伴随着排泄物拉出来,落到另一个遥远的地方,落地生根,发芽生长,在新的地方开辟新天地。

也可能不会被吃进肚子里,只会随着果实一起被扯到地上,或者是被动物的毛发带走,带到并不远的地方,但依然可以生长繁衍。

“这不就跟嫁女儿似的,有的嫁的远,有的嫁的近。到外地扎根,然后生娃。”唐初,一户农人形象地比喻道。

他的兄弟嗤之以鼻“那可不一样,女儿生的那是外人,外孙又不是亲孙。”

农人梗着脖子“你懂什么,天幕说过,男孩女孩都一样,那橘子是亲生的还是外生你吃的出来”

他有几个女儿,没有儿子,一直被有好几个儿子的兄弟嘲讽。不争面子也想争口气。

兄弟道“男孩能继承田产,女儿能吗”

农人也不是什么都不懂,立刻举出例子“前朝可以”

兄弟“前朝可不可以又有什么用,本朝不可以就是不可以。”

“真得是,不可理喻,吃个橘子都能扯到这上面来,没意思。”农人嘟嘟囔囔,背着手气鼓鼓走远了。

他的两个女儿看到这一幕,想起了往日的一幕幕,也想起自己听城里识字的千金小姐说得话。

西晋时期推行占田制时,女子有田产。北魏推行均田制,女子依旧有田产,乃至隋朝时期女子依然有田。

到了唐朝,一般女子已经分不到田产,但是部分女子有一定的继承权,比如寡妇能分到田。

唐初刚刚经历了战乱,寡妇不少,但是在有男丁的情况下,男丁当然是优先继承。

比如她们家中,父亲三个兄弟都有儿子,男丁不少,怎么都轮不到她俩。

就算父母和她俩一样需要下地干活,需要耕田交税,需要把粮食交给当家的爷爷奶奶,但是等父母去世,那些田产跟姐妹俩没一点关系,叔叔伯伯也不会因为她俩干活勤快就多给一分陪嫁。

“咱家有柑橘树”姐姐跟妹妹使眼色,“咱好好听天幕,天幕说要讲桃

子和柑橘,看看能不能研究出增产技术,以后,靠咱自己”

妹妹使劲点头。

他们家中的柑橘树结果稀稀拉拉,明明树木不少,没有一棵树的柑橘好吃。

叔叔甚至曾经想过把树砍了当柴火烧,被爷爷骂他不敬祖宗、说这是他爹当年种下的不让砍,才勉强留下。

现在,这几棵柑橘树没人管,就在屋后随便长着自生自灭。

姐姐看着柑橘树细细瘦瘦的树干,发黄的叶子,偏僻的位置,心里叹气。

柑橘树没人喜欢没人管,跟姐妹俩在家族中的地位何其相似。

如果不自救,还能怎么办。

但愿天幕能说点有用的吧

在西方文明里,赋予水果神话地位,比如希腊神话里,亚当和夏娃偷吃了伊甸园的禁果,这才被放逐人间、繁衍人类。

在华夏文明里,水果同样有神话地位。

桃子,在华夏的历史上,不仅仅出现在民间生活里,也出现在神话里。

比如山海经中,“夸父追日,道渴而死,弃其杖,化为邓林。”

这里的“邓林”指的是桃林,这也是最早赋予“桃”在史料上特殊地位的神话。

相传可能成书于西汉时期的礼记里祭祀神仙的五果分别是桃、李、梅、杏、枣。

志怪小说汉武内传里记载,汉武帝见到了西王母,西王母请他吃桃,说仙桃三千年才成熟,吃了可以延年益寿。刘彻吃了五枚桃子,把桃核留下,说要带回去种。西王母说,这种桃子到人间的土可是种不活。

刘彻激动了“真的假的”

他什么时候见到的西王母

如果可以,他现在就可以提前见

“陛下,志怪小说。”董仲舒立刻提醒,“先秦时期诸子百家种就有小说家,记录街头民间的传说故事,志怪小说恐怕也是这等闲碎之语。”

刘彻幽怨地看着他朕又不傻,就不能让朕开心开心

董仲舒不是没看懂刘彻的眼神,他只是很想说陛下您在后世的形象都有点“奇怪”,没觉得哪里不对劲吗不反省一下吗

刘询笑了“看来后世也知道,曾祖爷爷很喜欢寻仙问道。”

或者说,很迷信。

什么西王母,长寿蟠桃,一看就是很适合曾祖爷爷的画风。

有趣,接着编他喜欢

大臣们眼观鼻鼻观心嗯,这是陛下家事,他们没听到,什么都没听到。

汉武内传作者和成书时间不明,虽然曾经有题跋说是“东汉班固”撰,但根据史学家推测,应该实为六朝人伪托。

班固

他修的史书是正经书,怎么会有这么荒谬的神仙故事明显不是一个画风

还好后世史学家还他清白,不然太损害他名声了

某六朝人摸摸鼻子这不是,署名“东汉班固

”,冒充古书好卖一些嘛

不过书中的蟠桃明显启发了后世人,尤其是小说文化兴盛的明朝。

传说西王母花园里有一种仙桃,三千年一开花,三千年以结果,食用一枚可以增寿六百年。当仙桃成熟时,西王母就会宴请所有神仙来举行蟠桃宴会

现代谁没好奇过西王母蟠桃园里的蟠桃什么味道呢

天幕突然放出了一段经典影视剧

一位鹤发童颜的土地神仙给孙大圣介绍道“大圣,这园有桃树三千六百株。前面一千二百株,三千年一熟,人吃了身轻体健。中间一千二百株,六千年一熟,人吃了长生不老。后面一千二百株,九千年一熟,人吃了与天地齐寿”

下一秒,大圣把土地赶走,自己在蟠桃园里放肆地大吃特吃。

这个桃啃一口,扔了。

那个桃尝一下,扔了。

地面的桃不好吃,飞到树上,一招手引来一堆桃子,吃一口扔一个,吃得快活无比

写西游记的吴承恩

这不是我的故事情节吗

还有这猴子,不是我的大圣吗

看得“猴脸妖怪”的刘彻“嗯天上的猴子都能成圣”他可是听得很清楚,那老神仙叫猴神仙为“大圣”猴子既能成仙又能成圣,这是什么品种的猴子,他也要想要

听到土地介绍蟠桃,刘彻又想要仙桃“你们看到了没真得有仙桃”

再看到猴子吃一口扔一个的吃法,刘彻心痛了“啊,你不吃给朕啊扔了做什么”

大臣们“”

算了,陛下开心就好。

明朝的文人和皇帝集体看得过瘾。

“哈哈哈哈,这不是西游记里的剧情吗”李贽笑完又遗憾了,可惜了,他的李卓吾批评西游记被禁了。

官府还真是一如既往看他不顺眼啊。

清朝时期,弘历想起旧事“听说西游记曾经被明朝皇帝禁止过,是真是假”

纪晓岚道“据说严嵩认为西游记影射自己,向嘉靖皇帝建议查禁过。但是民间不怎么执行,而且嘉靖本人看过西游记后也颇为喜爱,最终解除了禁令。”

“嘉靖皇帝禁没禁过臣不知道,但是西游记在民间应该是没被禁过,当时一版再版,最早是在南京刊刻,后来全国流行,各地书商抢这棵摇钱树,抢的福建书商打架抢版权。”

刘墉补充道“民间现存的西游记有朱鼎臣本、杨志和本、杨闽斋本、唐僧本、闽斋堂本皆有明刻本,付梓年间从万历初年到崇祯年间不等,若真禁完了怎么会有这么多版本。”

弘历立刻来了兴致“好你个刘罗锅,是不是有明刻本西游记,还不拿给朕瞧瞧”

刘墉从善如流“陛下既然喜爱,臣岂敢不照办”

桃子和柑橘并不是4000年前才诞生,而是从约4000年

前,加入了人类社会,也就是华夏最古老的王朝夏朝。

往桃子的祖先寻根溯源,可以知道,桃子的故乡,同样在喜马拉雅山脉东麓,位于南迦巴瓦峰。脚下是雅鲁藏布江,在数亿年前,这里便已经诞生了最古老的植物,桃子的祖先光核桃。

为什么要从裸子植物与被子植物开始说起呢因为桃子的进化与之息息相关。

光核桃是桃子的野生祖先,之所以叫“光核桃”天幕放出“光核桃”和普通桃子的对比就能清晰分辨出,光核桃更小,像干瘪的橄榄。

光核桃的核纹也比较少,在海拔较高的地方,有的桃核是光滑的,没有核纹,像大李子核一样。

原始的“桃子”,也就是光核桃,比较接近早期的被子植物,桃核是光滑的,只有薄薄的果肉,果实大多苦涩,不能食用,只起到保护种子的作用。

后来,光核桃慢慢进化,长出了果肉。

然后果肉变得越来越丰厚多汁,越来越受到各种动物的喜爱,把它的果实带向更遥远的地方扎根生长。

为了让种子不被连着果肉一起吞噬,桃核开始从表面光滑变得沟壑纵横,并且有微毒桃仁微苦并且微毒,这也是植物对自己种子的本能保护。

然后,就有了人类熟悉的、喜爱的水果桃子。

在西藏当地,有一棵最古老的光核桃树,已经有700多岁的树龄。科学家通过对这棵树进行采样和基因测序,证明了光核桃是普通桃的祖先。

如今,藏族同胞常采集光核桃的种子榨油,作为家庭厨房用油的补充。

在科研上,光核桃为研究桃子起源进化的试验材料。据参与桃资源调查的专家估计,光核桃中还存在寿命1000年以上的植株。

光核桃主要生长在山坡杂木林中或山谷沟边,在海拔1500米到4500米都有分布。

光核桃树体高大,可达10米以上,也算是当今最高大的桃树种类。

在如今,西藏林芝依然生长着茂盛的桃树林,每到春天,开出灿烂的绯红,古老的生命在新时代绽放新的活力。

也许光核桃树在看到那绚烂的桃花和已经与自己截然不同、圆圆胖胖的桃子时,会感叹一声

“嘿,这些大胖娃娃,都是我子孙呢”

在先秦时期,桃子就被认为是贵重之物,成为君王赏赐给有功之臣的赏赐,是宗庙祭祀之物。

在尚书武成中有这样的记载武王克商后,乃偃武修文,归马于华山之阳,放牛于桃林之野,示天下弗服。

这里讲述的是周武王灭商后,注意休养生息。当然,我们研究桃子就能注意到,这里出现的明确的“桃林”的记载,也就是说商朝已经有桃林了,周灭商后才得以在桃林里养牛。

但是在必要的时候,桃子也可以成为君王杀人的利器。

晏子记载了著名的“二桃杀三士”的惨烈故事。

春秋时期,齐景公与齐相晏婴想除去大臣公孙接、田开疆、古冶子三人,于是想出一个计谋。

他们只拿出两个桃子,赏赐给三个人,说桃子论功行赏,让三人按照自己的功劳去取桃子。

起初,三人各自认为自己的功劳才是最大的,去争夺桃子。

争夺中,出现死伤,又开始惭愧,古冶子认为自己竟然因为桃子而伤害了朋友,最终相继自杀。

三位大臣就这么被两个桃子没废一兵一卒解决掉。

看似普通的桃子,之所以成为是非之物,放在现代可能觉得不可思议,但是放在当时的环境,“桃子”相当于“厄里斯的金苹果”,不仅仅是一种难得的美味,也象征着身份与地位。

大家可能听说过“金苹果”,不知道具体故事吧我给大家放一下过程,在西方神话里非常著名,很多翻拍剧。

天幕同时放出了西方类似的神话厄里斯的金苹果。

在一次神明的婚礼上,众多神明都接到邀请,唯有不和女神厄里斯没有受到邀请。

厄里斯怀恨在心,主动前往婚礼,并且把一个金苹果放在餐桌上。,

金苹果上面写着“送给最美的女神”。

众多女神中,谁才是最美的女神

女神中地位最高、同时也是最美丽的三位女神天后赫拉、智慧女神雅典娜、爱与美之神阿芙洛狄忒为了这个金苹果争执不下,其他神只害怕得罪女神都不敢发言,天神宙斯让山上牧羊的漂亮小伙子帕里斯做评判。

三位女神各自给帕里斯做出许诺,送他权力、送他智慧和送给他最美丽的女人的爱,帕里斯选择了爱人,并且把金苹果送给了阿芙洛狄忒。

最后,阿芙洛狄忒履行了承诺,帮助帕里斯拐跑了最美的女人、斯巴达的王后海伦,从此导致了特洛伊战争。

“这王子竟然没被杀掉”嬴政被西方神话的三观震撼了,看到王子帕里斯为了拐跑别人的王后给自己国家带来战争,还害死了自己哥哥,气得恨不得自己立刻弯弓搭箭把人射死。

他看向扶苏“你千万不能学”

扶苏难得委屈“父皇,儿臣有妻有妾有孩子,怎么可能看上别人的王后”

太看不起他了吧

刘彻狠狠拍大腿“要什么美人,选权力有了权力全天下什么美人没有,这王子脑子出门忘在家里了吗”

这大好的机会,为什么都不知道珍惜

换成他,说什么金苹果给天后,哪怕是送给那个天神宙斯他也能闭眼吹,等拿到权力自己去当天神不好吗

什么时候让他上一次天,东方西方都可以,他已经迫不及待了

文人也赋予了“桃”更多的精神色彩。

东汉末年,刘关张桃园三结义,“桃”在此时是兄弟之义的象征;东晋时期,陶渊明构造出“世外桃源”,“桃”在此时是文人理想家园的化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