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17页(1 / 2)

廊外突然下起了雨,荀允和归程在即,若是叫他晓得内阁被他掀了个底朝天不�6�8知作何感想,想必又�6�8是一场疾风骤雨,裴循苦笑一声慢慢倚着引枕睡过去。

两日后,荀允和从泰山快马加鞭赶回,得知社稷坛一事,荀允和也没有太意外,他出京之时�6�8已料定裴循要出手,却没料到他这般狠,想置熙王府於死�6�8地。

荀允和离开得干脆,有两个缘由,其一若是裴沐珩斗不�6�8过裴循,保护不�6�8了女儿,荀允和势必要将徐云栖和熙王府关系切除干净,保全女儿。其二,自徐云栖身�6�8份曝光,皇帝对着他多少存了几分�6�8顾虑,用起来不�6�8那么放心,这次他一走,好叫皇帝晓得朝堂还是必须他这位内阁首辅坐镇。

荀允和的�6�8政治嗅觉是极其敏锐的�6�8,这一次通政使�6�8与�6�8内阁的�6�8动乱很显然触及了皇帝底线,再加之荀允和接任首辅以来,一直思索着如何革除朝务弊端,眼下便是最好的�6�8机会。

他连夜入宫见了皇帝,君臣密谈许久,次日清晨荀允和在廷议之时�6�8颁布了一道诏书。

这是要在六部九寺等中央官署衙门建立一道给�6�8事中制度,各科给�6�8事中,六品官衔,进士出身�6�8,行封驳,科参,注销之职,具体来说,皇帝和内阁下达的�6�8每一份诏令,先过科官之手,合则纳不�6�8合则驳,诏书下达六部时�6�8需科官签发备案,随后五日一查,督促各衙门执行,执行完毕者於科官处注销备案,成为官员升迁的�6�8重要依据。

有了各科给�6�8事中,通政司封驳权利被收回,一直以来肆无忌惮的�6�8都�6�8察院有了掣肘,更�6�8重要的�6�8是官署区的�6�8政务水平会得到很大提高,於国於民都�6�8是有利的�6�8。

施卓便知,荀允和这套典章制度是冲他而来,过去只有施卓参别人的�6�8份,如今他也在科官的�6�8监察之下。

你说他徇私利己吗,那也没有,人家科官上到皇帝,下到百官,人人都�6�8可以纠察,包括他这位内阁首辅。

可是荀允和有别人可参的�6�8地方吗?没有。

从大晋立朝至而今,荀允和是所有四品以上官吏中被参的�6�8最少的�6�8官员,他两袖清风,老成谋国,从不�6�8徇私枉法,事事以社稷为先,这样一位高山仰止的�6�8朝官令所有人望尘莫及。

荀允和很显然利用各科给�6�8事中将六部九司牢牢捏在手中,并控制着所有衙门政务效率。

对於深谙制衡之术的�6�8皇帝来说,荀允和这一招很明显使�6�8在他心坎上,有了各科给�6�8事中,都�6�8察院与�6�8东厂,三驾马车并驾齐驱,他这皇位做的�6�8稳稳当当,至於上谏皇帝,哪个科道官没事逮着皇帝封驳,更�6�8何况这些年�6�8挺身�6�8而出的�6�8御史少吗?

有了科官,皇帝多了一份制衡御史的�6�8筹码。

果然,论政务水准,朝廷无人出荀允和之右,还得是他呀,皇帝默默叹着。

荀允和利用这个机会大刀阔斧改革,上裨於君,下利於民,百官虽愁却也不�6�8得不�6�8服,明显被束手束脚的�6�8裴循也不�6�8得不�6�8服,这一次让他见识到了这位内阁首辅高瞻远瞩的�6�8手腕。

他玩阴谋,人家来阳谋,还将他制得死�6�8死�6�8的�6�8。

有那么一瞬,裴循很懊悔上回没能逼着皇帝下旨,赐了裴沐珩与�6�8徐云栖和离,如此荀允和也不�6�8至於为了女儿帮衬熙王府。

岳丈回京,裴沐珩明显松了一口气,料定荀允和这几日忙着科官落地,没功夫回府,裴沐珩不�6�8急告诉他章老爷子的�6�8事,而是上了一道折子告病修养,那日之事多少让皇帝心里生个疙瘩,於是裴沐珩打算避避风头。